大家有没有注意到,最近央视315曝光了不少“假酸奶”,我们每天喝的“酸奶”,居然是“风味饮品”!
说实话,这真是把老百姓都给整懵了。平常买的那些酸奶,看起来标签上写得明明白白,结果一查,竟然是些不达标的低价饮品。
问题的根源在于,这些产品的生产厂家为了降低成本,竟然用自来水、植脂末、阿斯巴甜这类便宜的原料混在一起,制作成所谓的“酸奶”。而且,最离谱的是,它们的蛋白质含量,远远低于国家标准要求。
展开剩余70%像那款“爱养牛每日酸奶”,它的蛋白质含量仅有0.6g/100g,根本不能算作真正的酸奶。可是,厂商们还是堂而皇之地打上“酸奶”的标签,卖给消费者。
这些厂商的做法也挺“聪明”的。他们有个“标签库”,被投诉了之后,只需要几天就能换上新的包装,再次流入市场。现在连电商平台上的一些产品也在用这种办法逃避监管。
消费者一不小心,就可能买到这种“假酸奶”,而且这些低价产品主要冲着老年人市场和小县城市场去,老百姓本来就不太关注配料表,轻易就买了“假货”。
而最让人气愤的是,这些商家甚至不顾及孩子的健康。根据营养学检测,某些“酸奶”的含糖量居然高达13.4g每瓶,长期喝下去,不仅对成年人不健康,对孩子来说更是严重的健康隐患。就这么一瓶便宜的“假酸奶”,搞不好就能导致儿童肥胖、代谢问题,真是太让人心痛了。
这件事的曝光,虽然引起了广泛关注,相关部门也进行了下架处理,但还是有不少商家通过换店铺、换包装来继续卖这些假货。
监管的漏洞太大了,很多消费者都不知道怎么去辨别,特别是一些小地方的超市,很多人买东西完全凭标签上的字,根本不会去看那些隐藏在小字里的真相。
说实话,这件事让我真是心里有点堵。我们老百姓平时那么辛苦地挣钱,结果买到的东西却是这些坑人赚黑心钱的假货。
大家以后买酸奶的时候,一定要看看配料表,别被标签上那大大的“酸奶”字给迷惑了。至于这些企业,能不能不再为了利益去玩弄消费者的信任,倒是让人有点怀疑。
发布于:河南省